当前位置:职校资讯

夯实“中国制造”的人才基石「制造业 人才」

2022-10-16 15:55:14文/

      指针指向七点半,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李志仁刚好走到数控技术车间门口,他如今是中德学院里的“名人”。一个多月前,正是在这个车间,他和学弟王明靖、张少华用整整三天时间完成的传统益智玩具“鲁班锁”,被选为李克强总理访德时送给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神秘礼物”。

  “‘逮’到他们可不容易!现在想跟他们合个影都得排队!”中德学院宣传部部长杨晓静笑着对记者说。

  2014年,我国职教改革的齿轮加速转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职教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重启顶层设计,部分地方本科酝酿转型有望终结职教“断头路”。一项项切实举措,让职教成为中国教育最热的“年度关键词”。

  岁末,距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召开已近半年,本报记者专赴北京、天津、宁波等地采访,捕捉当下职教改革最生动的图景。

  高职生给清华学生上课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习*平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里,一堂“消失模铸造”课正在进行。上课的,是清华材料系的30多名本科生;代课的,则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王姣姣。

  如今的王姣姣,连去食堂吃饭都要“听着英语一溜儿小跑”,“我们学校一共有11个人在这里工作,都在抓紧时间充实自己!”

大国制造要注重基础人才培养

  改变,发生在实训车间深夜都不曾熄灭的灯光下;希望,书写在越来越多的职教生扬起的笑脸上。

  正在航汽车间组装节能竞技赛车的中德学院学生王趁新自豪地告诉记者:“学校成立了兴趣社团,全校180间实训车间面向学生开放。虽然晚上9点才关,可大家还是恨不得24小时‘长’在这里。”

  在学校“景泰蓝大师钟连盛工作室”里“泡”了一整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刘朝鹤的毕业设计“景泰蓝七彩荷花圆盘”即将出炉。景泰蓝大师钟连盛为学生点赞:“谁说职教没文化,他们是传承民族记忆的生力军!”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越来越多的“李志仁”“王姣姣”们,正在成为现代职教一张张最好的“名片”。

  学校办进了工厂里

  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的纷纷涌现,势必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产生新的更大需求。

  ——李克强

  经济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该怎样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四川省凉山州卫生学校

四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怎么样

  “服务外包学院”“数字科技园”——两块金灿灿的牌子同时挂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大门口。“我是宁波道和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宁职院工业设计系副主任。”得知记者前来,上官宗粦早已等在门口,“我们最好的作品是公司设计人员和30多名工设系师生一起研发的小麦-水稻联合收割机。”

  “把企业项目拿给学生,学生能提前进入实操阶段;企业也能从中培养选拔人才,稳固产业链。”上官宗粦说,这台收割机已实现量产,其中4名毕业生已成为公司核心设计人员。

  “育人,是职教本位。”在周三中午这个雷打不动的“校长有约”时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慧波收获着学生的宝贵建议。他说:“职教很容易办得功利化,稍不注意,学生就会变成简单的就业数字、流水线上的产品。究竟办得怎么样,一看学生就知道。”

西南交通大学2021招生计划

  “以前总是强调培养‘技能型人才’,这次职教会议在‘技能’前加了个‘技术’。就是为了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要。”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话说得干脆,“中国要走向产业链的中高端,离不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把大企业、大项目上马日,当成职教专业设置调整时。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职教速度,使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打破体制机制壁垒

  要健全职业教育保障机制……纠正轻视职业教育的错误观念,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刘延东

  王姣姣尽管有着好的成长平台,但她2700元的月工资,还是成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崔岩的“心头石”:“我总想着,怎么把高就业率真正打造成硬邦邦的就业质量。”

  生均经费尚未全部落实、合理薪酬体系还没建立等一系列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仍然横亘在每一个职教人面前。

我国优质人才在制造业

  “除了建立全市技术工人最低工资标准外,我们2004年就制定了技能人才补贴标准,去年又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应提高,现在技师每月能拿到500元,高级技师能拿到1000元的技术津贴;此外,我们还建立了20多个工种就业准入制度。”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坚信,职教的长久魅力离不开制度“撑腰”。

  颁布于2009年的全国首个地方性校企合作法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正在产生巨大的聚合效应:宁波45所职校与1500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脱胎于此的“校企通公共服务平台”囊括了全市所有职校、50多个行业协会及200多个培训机构的信息,既能帮助学生找工作、找实习单位,又能帮助企业找人才、找专家。

  尽管困难依然存在,但“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已成为广大职教人共同的决心。

  “前不久,京津冀26所职校和22家企业发出‘天津共识’,就是强调要给职教发展整资源、搭平台。”中德学院院长张兴会表示。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向记者描绘了他心中的职教愿景:“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彻底打破公众对职教‘培养廉价劳动力’的误读,不断夯实‘中国制造’的人才基石。” (记者 邓晖 朱振国)

成都哪些学校有学前教育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